在寸土寸金的現代社會,公寓大廈的漏水問題可說是相當常見的鄰居困擾。處理這類案件,除了修復工程,更關鍵的一步往往是「漏水鑑定」。今天,就讓我來分享一些關於漏水鑑定的實務心得。
選擇鑑定機關是一門學問
鑑定費用高低不一,但並非越貴就越專業。有時平價機關服務品質也很好,這部分確實帶有些許運氣成分。
鑑定當天一定要陪同
鑑定人員到場時,務必親自陪同,並積極表達意見:
- 指出漏水的位置與持續狀況
- 說明過往修繕紀錄
- 提出對於可能漏水源頭的懷疑
千萬別完全被動等待,適時引導與說明,往往有助於精準鑑定。
遇到不配合戶怎麼辦?
若對方不願配合現場查勘,或不讓勘驗可能漏水點,請務必第一時間拍照存證,並向鑑定人員明確提出鑑定需求。
💡 律林提醒:不配合的行為本身不會免除責任,反而更需要具體紀錄當下情況,以利釐清歸屬。
鑑定費誰出?關鍵在訴訟流程
如果在訴訟前就自行委託鑑定機關,這筆費用會被視為訴訟成本,而不是「訴訟費用」,即使勝訴也無法要求對方負擔。
因此,實務上更好的做法是:
- 先以修繕估價單提起訴訟
- 進入訴訟後,由法院選任鑑定機關
這樣一來,鑑定費就會納入訴訟費用,勝訴後可請求敗訴方負擔。
結語:細心與策略並重
處理漏水爭議,除了懂法,也要懂對話與判斷。希望這些實務經驗,能幫助你在未來遇到類似情況時,更有方向地維護自己的權益。